鸭、鹅腿瘸是什么原因?
鸭、鹅瘫痪是什么引起的?
鸭、鹅腿软是怎么回事?
当鸭鹅出现腿瘸、腿软、瘫痪的时候,不少人没有深入分析就单纯的说是XX病,养鸭鹅户就信以为真。而有的养鸭鹅户却不知道有很多种原因都会引起鸭鹅腿瘸、腿软、瘫痪的情况。现在分析什么原因会导致鸭鹅出现腿瘸、腿软、瘫痪的病症。
一、疾病因素
(1)病*性因素:
如副粘病*病、流感病*、鸭鹅细小病*等,引起鸭、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扭转等神经症状。当出现此病因时,防治常根据免疫程序及抗体水平进行,发病后紧急免疫常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紧急接种还得考虑是否有病*的混合感染,谨慎免疫!
(2)细菌因素:
如大肠杆菌(关节炎型)、沙门氏菌、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等引起的瘫痪,表现为一侧或两侧附关节或趾关节炎性肿胀,有热痛感,严重关节囊内有炎性的渗出物,跛行,运动受限,采食减少。
(3)代谢因素:
关节型痛风主要是由于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或是肾功能低下导致尿酸盐代谢障碍,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内脏或关节腔内。治疗时首先要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多喂青料,同时使用通肾的药物。
二、营养性因素
(1)维生素B1缺乏症病初表现为食欲降低,肌肉麻痹,不能站立,头向后伸呈“观星”姿势。(2)维生素B2缺乏症病鸭、鹅生长慢,羽毛粗乱,跗关节着地,脚趾向内弯曲,足跟关节肿胀。后期两腿叉开卧地。(3)锰缺乏症雏禽多发,常见于2周~10周龄的鸭、鹅。病雏生长受阻,骨骼畸形,跗关节肿大变形(无热痛感),腿垂直外翻,不能站立和行走。三、饲养管理因素
环境条件不良、垫料不勤更换、只注重保温而忽视通风等是大多数腿部疾病的诱因。现代兽医的观点是防重于治,所以加强饲养管理,按时免疫接种是减少损失最有效的措施。总之,减少鸭、鹅瘫痪不但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加机体抗病力,还要提供合理的营养。
所以,当鸭、鹅出现瘫痪时要综合分析找到根本原因,而不是单方面的说辞,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近期鹅瘫痪案例分享
地点:焦作
张老板养鹅只,23日龄。鹅于三月中旬发病,表现蹲伏、腿软不愿走动,咳嗽,打喷嚏,下痢:拉白色或*绿色稀粪,每天死亡5~8只不等。临床症状:病鹅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眼睛和鼻腔流出脓性分泌物,有轻度的咳嗽,打喷嚏,下痢,拉白色或*绿色粪便,腿软无力,站立不稳,行走困难,个别出现瘫痪,无法站立并出现神经症状,导致死亡。剖检症状:病死鹅发现浆膜表面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肝脏表面和气囊最为明显。气囊混浊增厚,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鼻窦内有黏液脓性渗出物。脾肿大,呈斑驳状。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解剖症状确诊为鹅病*性浆膜炎。治疗:(1)加强保温和通风。(2)抗菌消炎、防止继发病*感染。总结:加强饲养管理,首先选择地势较高、干燥、阴凉的场地建舍;其次抓好消*环节,每批饲养的鹅一定做到全进全出,保证养鸭、鹅场地少污染或较安全的环境;第三,不要采取套养的方法;第四,减少应激因素,特别注意育雏环境的卫生条件,保持干燥通风,注意防寒,防止密度过大。
温馨提示
夏秋交替、早晚温差大、防寒保暖很重要,同时要注意通风,做好疫病预防管理工作。夏秋交替是鸭鹅产蛋下降、脾脏坏死、*病*、副粘病*、浆膜炎等传染病的高发期,不可不防。另外还需注意种鸭(鹅)产蛋下降、禽流感、*病*等水禽常见病的防控。
提醒各位养殖朋友,防控病*不可麻痹大意,要认真对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