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链接收听今日节目
说到这道地药材于潜白术的功效,我们不得不提搭配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张锡纯老先生。他在经典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这味中药具“土德之全”,堪为“药中圣贤”。
古文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就是我们后世所为熟知的“三不朽”,其中“立德”被视为有“太上”之功。其实,“德立则育万物”这一思想,作为古圣先贤们所遵守及践行的社会准则其实早就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当然,这样的思想理念,也能体现在中医药领域当中。
中医五行当中,将“土”的特性概括为“土爰稼穑”,意思就是说土能种植谷物,也就能收获谷物,这个“稼穑”,泛指的是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这句话则被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所以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土为万物之母”这样的说法。
从上我们不难发现,土即德,德既土,它们都能育万物、载万物,它们具有非常强大的包容性与承载性。其实,具有这种特点的,不仅表现在古圣先贤身上,有些中药也能体现出这样的特性,比如说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中药白术。
博古通今的中西医汇通专家——张锡纯老先生说白术性温而燥,气香不窜,味苦微甘微辛。
众所周知,白术最善健脾胃,而兼消痰水、止泄泻。
张老先生认为白术具“土德之全”,是为后天资生之要药。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白术除了其能治疗脾虚作胀,因脾湿而作渴,脾弱则四肢运动无力,甚或作疼以外,白术若是与凉润药同用,又善于补肺;若与升散药同用,则又善调肝;若与镇安药同用,则又善养心;若与滋阴药同用,则又善补肾。
可以看出,白术于金、木、水、火四脏皆能有所补益,这确是一种土性万载的体现,这是中药当中较为难得的一味中药了,称其为“万配”或者是“药中贤圣”也不为过了。
我们为什么会有湿气?何为湿气?有了湿气又该怎么办?
脾胃未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代谢,运化不了的水湿就会积攒在一起,故祛湿必须要健脾才能达到标本兼治。
所以祛湿各个方面都少不了白术这味药材。
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中药老方——祛湿健脾方,理气祛湿、益肾宣肺、益气健脾、疏肝调胃。可应用于四季健脾祛湿。
湿气重浊黏腻,其中一症候——眩晕,就与湿浊之气上升,导致的胸阳不振,心阳不足有关,更多关于白术在祛湿药方中的应用,仔细听今天的节目,和马助理一起学知识,得健康~
蚁干堂中药老方
——祛湿健脾方
适用疾病:头晕、脸上长斑、起痘、皮肤瘙痒、湿疹、脚气、肥胖、白带瘙痒异味,因湿气重引起的便秘、糖稀等。
表现症状:口干、口苦、口臭、痰多、咳嗽、头发油腻、脱发、白发、皮肤瘙痒、减肥反弹、打呼噜、没精神、困倦乏力、脸上出油、长斑、长痘、大便不成型、便秘、糖稀等症。
古方介绍:祛湿健脾方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它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为丸剂,祛湿健脾方除了补养脾胃之外,还能祛湿,防治湿气侵袭人体。蚁干堂国医馆在古方基础上,形成了独有的方剂。
古方功效:理气祛湿、益肾宣肺、益气健脾、疏肝调胃。
古方组成:由人参、茯苓、陈皮、炒白术、白扁豆、苍术、厚朴、莲子、桔梗、炒薏苡仁等14味道地药材组成。
选用药材:古方中选用吉林长白山的人参,10年以上的新会陈皮,安徽大别山的茯苓,浙江于潜的白术,江苏茅山的苍术,选用其他药材,效果不佳。
古法秘制:将方中除了陈皮等中药低温烘干,研磨成细粉,用80目医用标准筛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细粉,再加入单独制作的陈皮,炼蜜为丸,制成蜜丸或水丸。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丸,饭前空腹或饭后半小时用温水送服,如服用其他药物,应间隔半小时或遵医嘱,放在冰箱冷藏保存。祛湿健脾方长期服用。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