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实用皮肤性病学彩色图谱》车雅敏编著
足癣是皮肤癣菌侵犯足部皮肤引起的真菌感染,以边缘清楚的丘疹、鳞屑、小水疱或角化皲裂为特征。足癣是各种真菌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红色毛癣菌为主要致病菌,通过接触传染,共用拖鞋和毛巾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足部多汗以及穿不透气的鞋袜是容易引起足癣的因素,在南方地区本病尤为常见。
足癣多见于成人,在10岁以下的儿童中很少见。临床上分五型:
1.丘疹鳞屑型:最常见。足跖部位发生红斑、丘疹及小片状脱屑,边缘呈环形或弧形,自觉瘙痒。
2.水疱型:为散发或群集的深在性小水疱,疱壁厚,不易破裂、疱干后呈领圈状脱屑,常位于足跖及足缘,瘙痒明显。
3.趾间糜烂型:好发于3、4和4、5趾间,皮肤浸渍发白,松软,剥脱后露出红色糜烂面,有渗液,剧烈瘙痒,易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淋巴管炎、丹*等。
4.角化过度型:足跟、足跖及足旁皮肤粗糙增厚,干燥脱屑,冬季易发生皲裂引起疼痛。
5.体癣型:多由丘疹鳞屑型或水疱型扩展至足背,边缘呈环状或弧形、像体癣。上述五型可同时或交替出现,或以某一型为主、但不论哪一型、真菌直接镜检均为阳性,培养可鉴别菌种。治疗需按不同类型分别处理。趾间糜烂型应先用溶液湿敷,再外用足粉等收敛剂、待皮疹干燥后改用抗真菌霜剂;水疱型先用溶液浸泡,水疱干燥后再外用抗真菌制剂;丘疹鳞屑和角化过度型应用抗真菌的软膏或霜剂,对于角化皲裂明显者可先用尿素加角质松解剂封包;有继发感染者应先抗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再进行抗真菌治疗。对于感染范围较大或较严重的足癬,可应用口服抗真菌药(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
图片来源《皮肤鉴别诊断彩色图谱》虞瑞尧编著
明德初心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