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雨天,不干净的水源中藏着大量细菌。许多人误以为,只要不饮用,就不会受到细菌感染。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些水中的细菌不仅可能通过口腔侵入人体,更有可能通过人的皮肤进入身体内部,引发细菌感染,甚至导致疾病。此外,生活与工作中无处不在的污染物,对人的健康构成了复杂而严峻的挑战。某些污染物能在短时间内,通过空气、水、食物链等多元介质迅速侵入人体,对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夏季雨水充沛,路面积水常见。有些人选择赤脚在积水中行走,而一些女性则穿着凉鞋。这样的行为使得皮肤直接与污水接触,存在极高的皮肤问题风险。曾有报道,有人在暴雨后蹚水回家,不久出现下肢红斑和全身高热寒颤,经医生诊断为“丹毒”,其根源正是污水中的细菌。
丹毒,一种由细菌感染真皮浅层淋巴管所致的皮肤病,常见于轻度擦伤、搔抓或慢性小腿溃疡等情况下。其发病迅猛,疼痛剧烈,伴随红斑,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若下肢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且血液循环受阻,就可能引发丹毒,进而导致全身急性炎症。雨天路面积水混杂着树叶、废纸等污染物,同时含有大量细菌和微生物。脚部在雨水中长时间浸泡,极易感染破损皮肤。丹毒若发展严重,可能引发慢性淋巴水肿甚至败血症,务必引起重视。那么,当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浑浊的雨水中后,还可能面临哪些皮肤问题的风险呢?
.湿疹在雨水过后,由于天气变得潮湿,双腿若长期浸泡在污浊的水中,皮肤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侵袭。这可能导致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有时还会伴有脓液渗出。严重情况下,皮肤上甚至可能出现水疱。由于孩子的皮肤更为娇嫩,因此接触污水后更易引发湿疹。
2.皮肤炎症暴雨过后,潮湿的环境会吸引蚊虫聚集。当人们被蚊虫叮咬后,常会感到刺痒难耐,仿佛有虫子在爬行,同时皮肤上还会出现小疙瘩。
3.手足浸渍大雨过后,若手脚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身体处于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就容易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为了避免雨水中的细菌侵入皮肤引发一系列炎症疾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雨天或雨后,应尽量避免双脚长时间浸泡在污水中。一旦双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污水,应及时清洗双脚和鞋袜。其次,若需趟水而过,可在腿部和脚部涂抹防水油膏进行防护,特别是趾间部位。此外,在雨中行走或工作时,穿上雨靴是不错的选择,避免赤脚涉水。涉水后回家,务必仔细冲洗双脚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保持双脚干爽。若在趟水后出现剧烈疼痛、瘙痒或红斑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如果不慎患上了脚癣,通常可以使用抗真菌的外用药膏或药粉来治疗。对于那些局部出现轻度糜烂和渗出的癣,应同时使用含有抗菌素的癣药膏,以预防细菌感染和炎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