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脚癣的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ldquo是不是我死了,你们就开心了
TUhjnbcbe - 2025/2/8 19:5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戳右上方蓝字「星标」晏凌羊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这是去年写的旧文

大号沦陷了

存到小号来

这个妈妈对女儿说:

“是不是我死了,你们就开心了!”

文/晏凌羊

1

每次我一吐槽我妈,就会出现很多类似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的评论。

我们可以简单举个例子:

家里如果有垃圾要丢,正常人的沟通方式是这样的:明确告诉某个人,并发出指令“你出门时顺手把垃圾丢一下”,那个人接到指令后,出门时顺手把垃圾丢了。

Ok,问题解决了。

以我妈为例,这事儿我妈可不会这么解决,她见垃圾袋满了,就自己去丢。

丢完了回来,满腹怨念,开始抱怨:我就是伺候你们的老妈子是吧?大部分家务都我做了,丢个垃圾还要指着我。你们是想要累死我是吗?这么多年来,你们谁体谅过我的辛苦?我刚结婚那会儿balabalabala(全是控诉我爸的话,念叨了三十年也不嫌腻)……

如果家里有人主动把垃圾丢了,她依旧是抱怨:丢了垃圾之后,也不知道把垃圾袋套上一下吗?这么点小事还要等着我是不是?

如果有人主动把垃圾丢了并且把垃圾袋也套好了,她还是不满意:垃圾丢了就完了吗?你们每个人都滚回自己房间去,看看你们每个人的床铺。早上起床连被子都不叠……除了折磨我,你们这辈子有什么别的本事?

家里若有人嘀咕:自己的房间自己负责打扫,你就不用管了。

我妈立马会回答:怎么不管?我看不惯!被子乱了,我看着就难受,戳着我眼睛知道吗?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见不得我闲着是不是?我每天都这么累了,为什么你们还要给我添堵?!

看到了吧?你永远无法让她满意。而我最困惑的一件事是:我妈每天都在说自己已经很劳累了,但为何还有那么大的力气怼天怼地怼空气呢?

而这些怨怼,外人是永远没机会听见的,包括女婿和儿媳妇。

我妈极力在外人面前佯装成人畜无害的天使,她以为自己这样做,能赢得中国好婆婆、中国好妈妈、中国好邻居、中国好人的荣誉称号,但不管是我还是别人,看到她的种种表现,只觉得她活得特幼稚、特拧巴。

她一生只想活在自己构建的精神幻觉之中,拒绝袒露自我的真实需求,拒绝去触摸真实的世界,拒绝与她人产生真实的链接,一辈子被情绪困扰,一生无法自处。

她对外界,似乎永远只能给出负面评价。

有天,我妈跟我女儿视频通话了几分钟,我女儿向她展示了自己的玩具和宠物,但我妈全程一直这么说话:

“你的头发扎得难看死了!谁帮你扎的?怎么这么难看?!”

“这套衣服谁买的?这种打扮好难看啊!”

“你又跑去找某某小朋友玩了是不是?你这样玩下去还怎么读书?你将来想变成找不到工作的文盲吗?”

“你妈妈又只顾赚钱不管你了是不是?我的宝宝没人管,好可怜哦。”

“谁让你养仓鼠的?仓鼠又脏又臭还会传染细菌给你,你知道吗?”

“还养金鱼?人都顾不过来,还管鱼?”

“你爸爸又给你买了什么新玩具?你就知道瞎花你爸爸的钱。都上小学了,还只知道玩啊?你说你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

“外公做的饭菜,是不是很脏?你吃得下去吗?”

“你想我么?恐怕不想吧?某某小朋友才是你最想念的人,你是不是都把外婆给忘记了?”

我妈这辈子真的很不容易,我也会有一想起她的不容易就很心软的时刻,但是,每次一遇到这种小细节,我的心肠就又硬了起来。

她似乎总有办法让你无法好好心疼她,特别是在她说过“是不是我死了,你们就开心了”的时候。

这样一款长辈,你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2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长辈,似乎都很固执,甚至是冥顽不灵。他们特别容易把简单事情复杂化,以抱怨指责替代关心,而且,听不进去任何人劝解。

我老说我妈“油盐不进”,就是因为她确实有些冥顽不灵,一生只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记得某回我妈在田间地头跟人吵架了,对方骂了她一句“山啰啰”(反正就是歧视性的话,意为“土包子”之类的),她气得不行,又没有当场还击。

回到家里,她实在气不过,开启咒骂模式,骂跟她吵架的人,最后又毫无悬念地骂到我爸,说我爸没本事赚来钱,才导致她在村里被欺负(这都哪儿跟哪儿)。

我就劝她,别人这样骂你,就是要让你不高兴,相当于给你挖好了一个坑,就等着你往下跳,你怎么蠢到真的往人家挖好的坑里跳?你这么生气,不反而让骂你的人更开心了?

我还说,如果你实在觉得心里不痛快,你现在就跑去那户人家,把她从床上叫起来,骂回去。你现在在家里骂她,她也听不见,只是折磨了家人而已。

我说,你可以学学我啊,我在小学里也经常被同学欺负,但是我的应对方式跟你不一样。我生气一会儿就好了,我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去好好学习,现在我考上县城的初中了,学习也比欺负我的那些人好,我觉得这才是最好的报仇啊。

我劝了大半夜,用尽各种角度,但我妈依然沉浸在愤怒、不忿的情绪之中,半个字都听不进去。她就觉得,对方“不应该”骂她,“应该”要跟她道歉……但是,这只是她的“希望”,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她无法接受这种“应该”没有发生,就真的狂躁了一个晚上。

后来我实在懒得劝,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我听到我妈还在咒骂……一晚上过去了,她还是没能让这件事过去。

那年我才十二岁,我妈三十六岁。

当一个人极度缺乏安全感时,旁人做什么说什么都没用。

你以为我爸又好一些?不是的。

他的固执,表现在别的方面。

比如,我爸中风(半身不遂)康复后,变得一瘸一拐的,现在没有麻木的那一边手和脚经常性疼痛。医院检查了下,尿酸比较高,医生怀疑他是痛风。开了一些治疗痛风比较有奇效的药给他,吃了也不见好。

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喊疼,我说再带他去看看,但他一嫌麻烦,二怕花钱……说到后来,我实在没力气了,只好随他去,但他每天又唉声叹气,不停感慨自己“这辈子命苦”。

讲真,我觉得照顾父母的身体本身不累(哪怕生大病我也不怕),但说服他们接受治疗、劝导他们乐观看待问题,很累。花点钱、出点力,真没啥,但他们若是情绪不好,那种感觉就像是游泳时腿上被绑了铁球。游泳本身是不累的,但那个铁球会让你举步维艰。

我当然希望没有那个铁球存在,但最终也只能接受现实,甚至可以很阿Q地想一想:好歹现在他们进步了,身体上哪儿有病痛不再选择隐瞒了(隐瞒有时候导致拖延、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每次下雨前夕,老爸就喊痛,于是,我感觉今年秋天,雨特别多。

这样的长辈,你家里是不是也有好几个?

3

上一代父母还有一个通病:有囤积癖。

囤积癖,又叫仓鼠症,其实也是焦虑病的一种。

担心这个东西还有用,用得着的时候还得去买,就先囤积下来,结果,造成了更大的浪费。

比如,囤积的东西太多了以后,管理难度增大。实用的东西反而找不到,有些东西过期了也没用到。

又比如,囤积物品占了很大空间,而现在最贵的是房价,很多人浪费得起东西,却浪费不起比东西贵几十倍价格的空间。

我妈也有囤积癖。

就拿出门带行李这事儿来说,也许是缺衣少食的年代给她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每次去哪儿住一个晚上,她都恨不能像搬家一样,把家里所有东西都带上。

你只要和她一起出门,全家几乎都在帮着她扛行李,一堆根本用不到的、带出去又带回来的行李。

比如,上次回老家,她把两罐八宝粥、四罐牛奶背了一路,从广州背回老家,又从老家背回广州。要知道、这次我们回老家,是需要把一个半身动不了的老爸带到广州来的,可她还是在背包里囤了不知道多少根本用不到的东西。

我们家楼上的天台,被她拿来囤各种东西,比如空矿泉水瓶、木头、有缺口的碗、裂缝的塑料盆……我趁她不注意,就各种扔,结果有些东西我扔了两年多她都察觉不到。这些她认为有朝一日会用上的东西,唯一的作用就是占据几万一平米的地儿。

前段时间,我看不惯家里的装修,想重新弄得时尚一点,后来一想到我妈,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只要她待在家里,纵然我买了大别墅,她也分分钟能把整个家打扮得不伦不类。

囤些根本用不到的物件,把家里塞得满满的,会让人觉得安全吗?我只觉得看着局促得慌啊。我们喜欢住大房子,享受的是“空”、是“留白”,而不是“满”、不是见缝插针塞东西啊。

可是,我跟我妈讲不清楚这些道理。

但是,我知道,这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这几乎是上一辈父母的通病。

4

上一代父母,还有一种通病:无法对自我的情绪负责,凡事要和家人捆绑。他们心情一旦不好,整个家庭氛围就别想好了。

今年,我妈在弟媳那边住,我爸在我这边住。在弟媳家(她认为的外人面前),我妈极力压抑自己,营造好婆婆人设,但在我爸、我面前,她毫不遮掩。

今天她突然给我爸发了一堆话,意思是:“这么多年来,这两个儿女是我一个人的吗?!不管是云南还是广东,不管是儿子这里还是女儿那里,这世界上哪里都不是我的家!你回答我!你快点回答我!”

我爸看完一头雾水,让我看。

我脑袋“嗡”一声,头皮又开始发麻。

我爸通过网络众筹平台给老家一个得了白血病的小孩捐了点钱,我妈知道后,劈头盖脸骂了他一天一夜。电话骂完不解气,又源源不断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是不是我死了,你们就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