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IGA殊途同归:自愿连锁难成救命稻草
近日,中国商报获悉,国际SPAR与北京华冠商贸有限公司合作的北京第一家店 SPAR管庄店将于月底正式亮相。据了解,北京华冠也是国际SPAR在中国的第7家成员单位。 今年下半年,SPAR在中国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但同时,作为SPAR中国曾经的发起成员之一的河南思达,于去年7月被正道花园百货收购后不到两个月,就以更改思达品牌LOGO的行动实际宣布了与SPAR的分手。
尤其是国际SPAR在中国的首席代表张智强的至交,李燕川所带领的北京超市发也一直在是否加入中徘徊。日前,李燕川更是明确地向表示, 介于国际SPAR和IGA发展的实际和超市发本身的状况,至少在2~3年内是不会考虑加入的。
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自愿连锁组织,国际SPAR、IGA在中国就这样磕磕碰碰地发展至今。虽然没有大的变故,但至少曾经被誉为 中国中小零售企业救命稻草 的提法,如今很少被人提起。
SPAR、IGA殊途同归
自2005年两大自愿连锁组织落户中国市场并开始吸纳会员开始,应该说直到今天,至少从数量上来看,都取得了不小的业绩。尽管两者发展的轨迹略有不同。
在今年6月底于中国召开的第55届全球SPAR年会上,SPAR中国首席代表张智强透露: 自中国SPAR在2005年4月28日开出第一家店以来,现在共有85家店,营业面积达385000平方米。有7家区域领先零售商成为SPAR中国的成员,分布在中国的9个省市。
而到目前为止,IGA在中国已拥有15家直营连锁加盟企业,遍布全国10个省和3个直辖市,门店数超过2500家,年销售额400亿元。
但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两大国际自愿连锁组织在中国的发展是殊途同归。尽管由于有武汉中百、湖南步步高以及宁波三江等的示范作用,IGA在起步阶段比国际SPAR发展步伐稍微快一点,但中国中小零售企业范围甚广,只要SPAR真能给他们带来实惠,不是没有发展空间。
另外,该人士表示,国际SPAR要求加盟成员在其品牌名称中必须加入SPAR的成分,可能让一些想加入的成员企业一时难以接受,所以也导致了其成员发展不太尽如人意的局面。
李燕川也向中国商报坦承,他们之前之所以一直都在徘徊而最终明确近期不会加入,其中一个因素也就在品牌名称上。李解释说,超市发是北京市尤其是海淀区家喻户晓的、忠诚度较高的超市品牌,如果再加入SPAR,然后在名称中加入SPAR的元素,难免会对一些消费者产生误导。
发展质量亟待提升
数量尽管两者有别,但论发展质量,两者可能仍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亟待进一步提高。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在2007年IGA全球亚太区总裁叶毓*就曾下定决心 IGA今年在中国不再发展新的成员。IGA目前要稳打基础,逐步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 的原因。事实上,自此IGA在中国的发展步伐也明显放缓。
众所周知,国际自愿连锁组织之所以在中国能吸引成员加盟,与其两大利器 自有品牌和联合采购不无关系。自有品牌不仅是差异化的明智选择,同时又能带来高毛利;而联合采购自然会成就低成本采购。但发展至今,两者好像发展并不太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