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脚癣的药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泡桐黑痘病防治措施1515
TUhjnbcbe - 2020/6/29 14:10:00

泡桐黑痘病防治措施


一、症状及发病规律。


泡桐黑痘病是真菌性病害,由泡桐痂圆孢菌浸染所致,4月中下旬可见病斑,5~6月为发病盛期,叶片、小枝上有黑痘出现,每年的7~8月发病严重。发病后,叶片上的病斑呈黑褐色,直径0.5~2毫米,病斑中间破裂呈穿孔状,常沿叶脉发生。叶柄、叶脉、嫩枝上的病斑突起呈疮痂状,初期病斑为淡褐色,潮湿时产生白色霉层,最后变为黑褐色,病叶卷缩,病梢枯死。


二、防治方法。


1、选择优良品种:选用楸叶泡桐、豫杂一号、山明泡桐等优良泡桐品种。育苗要避免苗床地连作或在泡桐林附近育苗。


2、加强检疫:埋根苗穗要注意检疫,禁止从病苗上剪取。


3、苗床处理:苗床地在播种前可每亩撒1~1.5公斤敌克松,进行土壤消*。


4、种子处理:种子播前可用0.3%的敌克松原粉进行拌种。


5、加强苗期管理,留苗密度要适当,每亩留苗800~900株。及时浇水施肥,促进泡桐苗木整齐、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6、药剂防治:苗期每15天喷施1次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对发病的泡桐苗木交替喷施必菌鲨倍液、50%的退菌特800倍液或70%的托布津1000倍液,每10~15天1次,连喷3~4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注:本文原来自互联,在选录时我所专家已进行加工,以强化其实用性。各位读者在参照本文的过程中,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泡桐黑痘病防治措施1515